发布时间:2025-04-22 来源:荆州市司法局
近日,监利市网市司法所成功化解一起涉及百余户村民的土地流转纠纷,以法律利剑维护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。在土地租金拖欠长达8个月、村集体账户面临“空转”危机之际,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下沉一线,通过“普法+调解+执行”全链条服务,让法治阳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。
矛盾化解过程全记录
矛盾初现:碾桥村将2000余亩集体土地流转给某农业合作社,但合作社以承包面积和经营困难为由拖欠租金134万余元,导致村集体无法兑现村民承租款,引发群体性矛盾隐患。
法治破局:网市司法所启动“法治会诊”机制,组织法律顾问研判案情,指导村委会固定通话记录、微信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12份,协助整理诉讼材料36件,通过"绿色通道"7天内完成立案。
执行攻坚:在法院调解协议到期后,合作社再次失信。司法所联合村委会开展“靶向普法”,向合作社负责人解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执行程序,阐明拒不履行将向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,合作社和与合作社财产混同的法定代表人将面临的限制高消费、纳入失信名单等9项强制措施。经过连续3天的“情、理、法”立体化调解,最终促成款项全额到账。
司法为民进行时
本案中,网市司法所创新运用“三前工作法”:普法宣传走在前,累计开展“田间法律讲堂”4场,发放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》解读手册200余份;纠纷调解抢在前,建立“24小时法律咨询热线”,解答村民疑问153人次;诉讼保障做在前,积极同法院沟通协调该涉农案件。这种“全周期”法律服务模式,既维护了契约精神,又护航了涉农企业发展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双赢。
法治建设启示录
该案例生动诠释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“三个转变”: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,建立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常态化机制;从单一调解到多元解纷,构建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衔接联动体系;从个案解决到源头治理,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推出“法律体检+合同范本+履约跟踪”标准化服务流程。今年以来,全镇通过该模式化解涉农纠纷17起,涉及金额380余万元,群众满意度达100%。
网市司法所所长朱琳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法治护航员,让每个调解案例都成为法治公开课,每项法律服务都化作惠民及时雨,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乡镇答卷。"
乡村振兴,法治同行。下一步,监利市将持续深化“法治惠民”工程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和“事事落实到位”的执行力,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,让法治之花开遍希望的田野。